重磅 | USPTO对某知识产权机构实施史上最严厉制裁

发布时间:2025年08月19日 浏览:36 次
分享至:

2025年8月8日,美国专利商标局(USPTO)发布了一则知识产权行业的监管公告。

本次制裁涉及某外国知识产权代理机构及其多家关联公司,措施包括撤销超过52,000件商标申请/注册,并永久禁止其及相关责任人再向USPTO提交任何文件。

这起案件不仅是USPTO对外国代理机构的强力执法,也是对跨境卖家合规意识的一次重大警示。

案件全貌:违规行为触目惊心

USPTO调查发现,该机构长期从事无资质商标代理与系统性材料造假,主要违规手法包括:

◆冒用美国律师身份:伪造执业资格,虚假签署文件;

◆篡改商标使用证据:提交大量经过PS处理的“使用样本”;

◆非法使用电子签名:近3,900次伪造签名,IP追溯均指向深圳办公地点;

◆规避系统监管:通过多家“马甲公司”交叉操作账号,企图规避USPTO的审查机制。

更令人震惊的是,涉案规模之大:

◆累计影响商标记录 52,000+ 件

◆涉及注册撤销 9,218 件

◆涉案申请费冻结金额超过 173万美元

调查与程序进展

该案自2022年起即被立案,历时近三年:

◆2022.09:USPTO首次发出《说明理由令》,指向13,000+异常商标申请;

◆2023-2024年:多轮补充调查,FBI介入电子签名取证;

◆2025.02:最终《说明理由令》送达,但被制裁方未能在法定期限内回应;

◆2025.07.29:USPTO正式下达《商标注册重新审查令》,撤销全部涉案商标。

裁决理由与法律依据

USPTO认定该机构存在明知故犯的非法执业行为,适用的主要法律条款包括:

◆《联邦法规汇编》第37编 §11.5(b):禁止非律师从事商标代理;

◆《美国法典》第35编 §32:无证代理构成刑事轻罪;

◆《商标法》第18条:可撤销因欺诈而取得的注册。

同时,USPTO引用了2024年“Abacus案”先例,明确系统性造假将直接导致商标权整体无效。

终局制裁措施

此次终裁的核心内容包括:

1.永久禁令:涉事机构及相关责任人被永久禁止通过任何形式向USPTO提交文件;

2.商标撤销:附件名单中的9,218件注册商标已被移出注册簿;

3.资金冻结:冻结涉案申请费约173万美元;

4.数据库同步:将违规主体列入USPTO“欺诈者数据库”,并同步至美国海关(CBP),影响进出口备案与电商平台合规。

行业意义与警示

本案确立了三个新的执法导向:

1.外国主体电子签名违规 = 直接推定为故意欺诈

2.商标使用证据 = 必须“真实、可验证”,不得凭空制造;

3.代理账户共享 = 直接触发USPTO制裁权。

这意味着,未来跨境电商卖家在申请美国商标时,任何违规代理的“低价捷径”都可能导致商标直接无效,甚至波及店铺备案与运营。

此次事件对行业的震动不亚于“商标大清洗”。
对于跨境卖家而言,选择合规代理、真实提交申请材料,已不是选择题,而是生存的必修课。

搜索